转老街逛新场

去永新赶场玩“穿越”

    版次:A3    来源:    2019年03月08日

街上的炸油果子摊

传统盖碗茶

▲老街的肥肠豆花

品尝炝炒面

煎炸参子鱼

厨师烹饪八景粉条炖腊猪脚

报恩桥上的生意人

老街里的慢时光

永新场镇地处綦江西北部,距綦江城区仅17公里。

永新场一四七逢场。逢场是场上最热闹的日子。天不见亮,街上就人声鼎沸,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到了九、十点钟,场上就汇聚了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人。场上行人川流不息,小商品琳琅满目,土特产应有尽有。

老街

一条年代感极强的时空隧道

永新镇有一条呈环状的老街。街道起伏很有特色,青石板街道很窄,有曲径通幽之感。据老人回忆,昔日街道两边的商铺、茶馆、酒肆、饭馆,一家紧挨一家,一派繁荣景象。

以前人们逢永新场就是赶老街。现在老街的商铺大多数都搬到了新场上。

老街上现在还有一家让游人津津乐道的红烧肥肠餐馆,人们习惯上称这家餐馆为老街肥肠馆。肥肠馆位于老街转角处,两旁是年代感极强的穿斗民居,泛黄的木墙、木门以及被时光雕刻下的深痕,有一种时空隧道的感觉。

肥肠馆的店面不大,既是厨房又是餐厅,灶头、案板、橱柜就摆在进门的地方,空隙处仅能摆下两张桌子供食客就餐。老板是一个50岁左右的男人,见客人过来,忙在围裙上擦擦手招呼食客进门。跨进店门槛,顿感时空转换:老桌子和老凳子油光发亮,屋子地面没有地板砖,还保留着当年建房时的气息。

以前老街上有几家肥肠馆,现在只有这一家馆子了。10多年来,这家肥肠店借助老街的气息,人气越来越旺,生意越做越好。

到老街喝茶是许多老一辈永新人的习惯。逢场天,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到场上,先是在场上转悠看稀奇,然后到老街茶馆喝茶聊天,中午就在老街的餐馆里吃碗豆花或肥肠。老街的茶馆还保留着昔日的盖碗茶。茶是本地出产的,沸开水泡茶,茶香扑鼻,喝一口,入口带涩味儿,回味甘甜。许多外地人到老街旅游,也会坐下来品味老街盖碗茶。

老桥

一个浓缩版的乡场

永新老街与新街交界处,有一座报恩桥。

报恩桥始建于何年,现已无法考证。史料上记载,原桥在清嘉庆年间被一场洪水冲毁后,由永新人池腾龙出资重建。池腾龙是武生,为感皇恩,他将重建的这座桥命名为报恩桥。

上世纪90年代,因报恩桥存在安全隐患,永新镇拆除旧木桥,在原址重建了水泥廊桥。报恩桥是一座横跨于龙塘溪河上的风雨廊桥。因为能避风雨,数百年来,桥上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逢场天,桥上又是小商品、农副产品买卖的聚集地。

到永新赶场一定要到报恩桥。桥上有剃头摊、小百货摊、草药摊、江湖郎中的药摊,可以说,也是一个浓缩版的乡场。

感恩桥桥头的黄桷树豆花馆是一家老字号店,店铺非常简陋,黄桷树下摆了几张桌子,因为地处老街与新街交界处,一年四季生意兴隆。特别是逢场天,食客多,老板忙得团团转。

新场

一个人气十足的美食汇聚地

逢场天最新闹的地方还是属新场。特别是新场与老街相连接的这条街,两旁商店、餐馆、照相馆应有尽有,可以说是一个浓厚的“永新场”。

来到这里,记者被街边的现炸油果子摊吸引,一张桌子、一口油锅、一个案板,沸油锅里正翻滚着金黄色的油果子,赶场的人已经围在周围,等待油果子成熟。“油果子要趁热吃才香才糯。”老板一边卖一边说。一块钱两个油果子,咬一口果子流出滚烫的糖心,一位买了两串油果子的中年女士说:“这是儿时的记忆,小时候逢场就爱跟着母亲赶场,赶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吃上油果子。”现在也只有乡场上才有这样的现炸油果子了。摊主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已在永新场上做了近30年的油果子。

这条街上还有一道永新美食炝炒面。面怎么炝炒?店主介绍说,炝炒面要在两口锅同时操作才能完成,一口锅里烧水煮面,面煮到成熟时捞起来,放到旁边一口锅里,锅里已经有炒好了的猪肝、肉片、平菇等食材,这些食材再和煮熟的面条一起炒,起锅装碗,一道炝炒面就做好了。

炝炒面的特点是味香浓烈。一碗炝炒面18元钱,够两人吃。店主说,这是他独创的,已有20多年了。

永新镇的特色美食还很多。到永新镇旅游,你只要向本地人打听,就能找到口尝美食的地方。

美食推荐

》》煎炸参子鱼

精选清溪河参子鱼,特点是外酥内嫩、营养美味。2019年1月被评为“綦江名小吃”。

》》泡蛋面

精选农家土鹅蛋,农家清水面烘制,特点是色鲜味美。2019年1月被评为“綦江名小吃”。

》》八景粉条炖腊猪脚

用农家烟熏老腊肉猪脚,八景村红薯粉条,小火慢炖,特点是清香、软糯。2019年1月被评为“綦江名菜”。

》》爆炒小河虾

取材清溪河小河虾,用盐、花椒粒、葱姜蒜粉等作料腌制,入油锅爆炒,特点是酥脆香鲜。

文图/记者 张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