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老茶、一座新桥、一条河流讲述——

扶欢场的光阴故事

场镇的变迁

    版次:A4    来源:    2019年03月14日

流水潺潺溱溪河

竹篾编织慢时光

人来人往扶欢场

满眼金黄稻米香

▲岁月悠悠古新桥

遥看瀑布挂前川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扶欢地名叫扶化场,当时的扶化场远离溱溪河,只是东西走向的一条小街。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朝廷在此设置扶化县治后,场上居民日渐增多,街道拓宽变长,场镇日渐热闹起来。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又在此设置溱州治,场上商铺不断增多,商贸日渐繁荣。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扶化场商贸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但由于扶化场远离溱溪河,水源缺少,场上人畜饮水困难。

为了解决场镇饮水问题,扶欢人罗泮真父子向官府建议搬迁场镇到溱溪河畔的石佛岗。他率先将自己在溱溪河边的良田捐出,还动员一些富豪捐地捐款。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和地方乡绅、商贾的响应。经过10余年的修建,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溱溪河边的石佛新场初具规模,宽敞的街面上有120余间商铺。

万寿场开场营业后,在溱溪河边罗盐井和三崇岩修建了两个取水码头,解决了场镇用水问题。随后,为了安全,又修起了城墙和寨门。

清光绪年后,外寇入侵,军阀混战,匪患成灾,导致万寿场经济萧条,发展缓慢。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万寿场更名为扶欢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扶欢镇发展如雨后春笋,个体经济和集市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扶欢场旧貌换新颜,增添了宜春路、高滩岩路、溱溪路、龙凤新区大道等街道,新建起了农贸市场和工贸市场,商铺增加到300多家,摊位上千个,场镇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古老的新桥

据史料记载,古代溱溪河上有三元桥、魁星桥、崇恩桥、溱溪桥、罗汉桥5座桥,其中,罗汉桥又称万寿桥,该桥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由扶欢人罗典捐资建设,当时是一座石木结构的廊桥,取名罗汉桥。因为桥在万寿场上,当地人又习惯称万寿桥。该桥横跨溱溪河,是连接扶欢场南北的交通要道。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4月14日,溱溪河突发大水,罗汉桥被冲垮。平时人们往来能踩跳蹬石过河,但到了夏季丰水期,溱溪河涨水,人们就只能隔河相望。

直到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8月,在外经商的扶欢人犹太聪,重返故里,出资重新建起罗汉桥。据说,罗汉桥竣工剪彩这天,万寿场上有一对新人结婚,犹太聪请新娘下轿,同新郎一起上桥,一位教书先生随口吟诵:“新桥新娘踩,一踩一步娇,新娘踩新桥,新桥万年牢。”犹太聪来了灵感,当场宣布将罗汉桥改名新桥。新桥意味着众乡亲和睦相处,生活美满幸福。

新桥见证了扶欢场的历史变迁。如今,古老的新桥仍然保留着150年前的结构。新桥是溱溪河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石桥,两岸绿树成荫,黄桷树枝繁叶茂南北映衬。

漫步新桥上,抚摸粗糙的石材护栏,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桥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溱溪河带来的幸福美好生活。

扶欢镇位于綦江东部。

扶欢,古称扶化,因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美,故有“扶坝”之美称。发源于青年镇板辽村的溱溪河,自东向西,穿过扶欢场镇。溱溪河两岸风光旖旎,在扶欢镇境内有佛望城、仙女洞、石鼓洞、高滩岩四大瀑布。千百年来,溱溪河像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哺育着流域两岸的人们。

温暖的茶馆

扶欢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怀拥平坝,中部约3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素有“扶坝”之美称。因为溱溪河,扶欢镇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万顷良田阡陌纵横,是鱼米之乡。

自古以来,扶欢就是川黔古道上的驿站。繁荣的商业催生了扶欢餐饮、客栈等的发展,扶欢场成了川黔驿道上有名的商贸集市。

漫步扶欢场,最让人感到亲切的是茶馆。茶碗里泡的是本地绿茶,苦涩中回味甘甜。据老扶欢人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扶欢场上就有20多家茶馆,最大的一家茶馆可以容纳100多名茶客。

扶欢场历来是商品交易集散地,商人往来频繁,因此,茶馆也是谈生意的地方,喝茶谈生意,生意不成,也不枉朋友一场。

街坊邻居或家庭成员之间吵架了,闹矛盾了,也常坐进茶馆里解决。由社区负责人或德高望重的老人牵头,大家坐下来,泡上一杯茶,先品茶消气,然后再评理,解决矛盾。茶可以清心,品茶消气,品茶说理,品茶和解。

以前,品茶听评书是茶馆里最精彩的节目,外地说书人都喜欢到扶欢茶馆讲评书。为了招揽茶客,茶馆老板都争着请说书人进茶馆。有的茶馆还会通宵营业,供天南地北的商人休息、聊天、听评书打发时间。

除了评书活动外,茶馆还有打围鼓、打玩艺儿。几个艺人坐在茶馆中间,一阵锣鼓喧天后,高吭的唢呐声飘向茶馆外,街上的行人便会向茶馆靠拢。要想欣赏节目,就得花钱泡上一杯茶。茶客们一边品茶一边享受音乐的美妙。

还有就是川戏座唱。一些川戏票友把茶馆当成舞台,聚在茶馆座唱川剧,引得川戏票友自发进茶馆品茶听戏。茶馆老板看到了商机,便主动邀请川戏座唱票友进茶馆唱戏。那时候,茶馆里的川戏座唱和打玩艺儿蔚然成风,成了扶欢茶馆独特的文化现象。

现在漫步扶欢街上,茶馆仍然是最亲切的地方。一杯老茶,一群茶友,无忧无虑,聊天南地北的过往,看茶叶起浮沉落,这就是最好的时光、最美好的慢生活。

文图/记者 张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