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光影”点亮乡村夜空

    版次:A1    来源:    2019年06月17日

本报记者 吴长飞

一辆小汽车、一套露天电影放映设备、一段夕阳余晖下山间小路,李德明总是在下午6点半出发,赶赴一场与村民们的“光影”之约。

近日晚上7点过,夜幕开始降临。借助着微弱的夜色和灯光,李德明支起幕布、连接好音响和电影放映机,在8点整准时播放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

李德明是石角镇的乡村电影放映员。这是他今年第三次来到干坝村播放电影。干坝村黄桷岩(小地名)上,村民们早已摆好板凳围坐在一起,一边唠家常,一边等着电影开始。

“德明,这次是放啥电影哦?我上次跟你说的《南征北战》找到了没得?”62岁的村民孟国富说,他年轻时就爱看战争电影,年纪大了还想再看一次。可由于许多老电影没了资源,李德明只好催催院线公司。

放映电影12年,李德明经历了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胶片放映机到数码放映机,从普通电影放映再到加入知识宣传片的农村电影事业变革。

“许多事情都变了,没变的可能只有放电影本身。”李德明感慨地说,早些年放映电影时,许多村民打着手电筒,赶四五公里山路都要来看。人多的时候,一两百人围坐在一起,看到动情处大家一起伤心一起鼓掌,“那才叫有氛围,那才有成就感。”

渐渐地,李德明发现,他的电影放映设备越来越先进,可看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石角镇有34个村(居),属于綦江的人口大镇。近些年来,石角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许多村民有钱后在城里买房定居,老家的房子平时都是大门紧锁,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回来居住。

“人少的时候,只有10多个人看。”李德明说,福禄村本来有1000多人口,随着村民或外出务工,或在城里置房,长期在家的村民只剩几十人,愿意来看露天电影的更少了。

成就感逐渐变成了失落感,李德明心里郁闷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对这种变化变得理解。

“以前,放一场电影往往需要骑摩托车往返两个多小时,返程没有路灯,一片漆黑的山路不由得瘆人。”李德明说,有时突然下起暴雨,泥巴路更是曲折难行。

现在石角镇的乡村公路实现了组组通,网络的普及也使村民的娱乐生活丰富了起来,就连李德明也由骑摩托车变成了开小汽车去放电影,。

“虽然看的人少了,但固定观众还在,他们就是我坚持的动力。”李德明笑着说,他明显感受到,大家走出了贫穷,走向了富裕,这些变化使他感到欣慰。

同时,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看他的电影,还有不少年轻人主动要求播放防范电信诈骗、森林防火等教育宣传片。放映电影由娱乐功能兼具了教育功能,这让李德明由自称放“坝坝电影”的,变成了同时在坝坝传播知识。

今年49岁的李德明,已经放映电影12年,走遍了石角镇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角落。“以前放映机的光影照亮了乡村,以后哪怕是万千光芒中的一束,那也得继续存在。”李德明说,只要走得动,他就会一直坚持放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