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镇天星村第一书记把扶贫工作做到群众心坎儿上,且看——

一个市级贫困村的“逆袭”

    版次:A1    来源:    2019年08月19日

本报记者 吴长飞 实习生 刘柳吟

“李书记,快来看看这些猪仔,现在运进运出再也不用遭罪了。”7月31日,看着李卿焜朝家门口走来,张发全放下手中的活儿赶紧迎上去。

“不光你不用遭罪了,我也是哩。”李卿焜说,还记得去年第一次入户走访,下雨后的路面简直不能下脚,回去后只好立马买了双雨靴。

李卿焜是打通镇天星村第一书记,张发全是该村的贫困户。两人不用再“遭罪”的背后,是该村环线路终于修通了。

公路不通 曾今的小康村返贫

“天星村五山夹四沟,山高谷深,属典型的槽谷地形,平均海拔980米,森林覆盖率80%。”李卿焜说,去年9月第一次到天星村任第一书记时,不禁感叹天星村的地势地貌特殊,“村民想致富,难。”

但天星村党总支书记高友明的一通话,让李卿焜对天星村的认识如过山车般,连连说不可思议。

天星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天星村因铁矿石储量丰富,村民们在矿场务工一个月收入五六千元。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挖矿,田地都被闲置了起来。

进入21世纪后,天星村的铁矿石开采渐渐叫停。没有了支柱产业,许多村民只好重新向土地要收入。

全村共10个组,其中6个组不通公路,没有成规模的产业,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2014年,天星村从当年的小康村被评为了市级贫困村,许多村民宁愿在外务工,也不愿意呆在村里。

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当地村民的生计。张发全家住8组的半山坡上,由于家门口没有通公路,车只能开到吹角村的公路边,买猪仔时特别费劲,全靠自己一头一头背回家。

“走访全村62户建卡贫困户时,听得最多的就是‘李书记,要修路啊’。”李卿焜说,村民对修路的渴望,早已经变成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提及修路 村民一刻也等不及

“要修路,抓紧修,多修点。”李卿焜意识到,开展驻村工作千头万绪,但修路必须摆在第一位。

2018年11月,李卿焜经过多方奔走,争取到3条路共8.3公里的指标。村民一听,轮番过来催着动工,“村环线路落差大,受气候影响,部分路段在10月至第二年4月间常常是弥漫着大雾,不利于施工。”

“现在离明年4月还剩不到半年时间,如果不抓紧施工,就意味着要耽误近一年时间。”院坝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希望能立马动工。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