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村之变

    版次:A1    来源:    2019年09月11日

本报记者 吴长飞

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村级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农忙时节可以在村里务工挣钱,露营基地明年4月就能迎客来……9月5日,官允梅走在新建的公路上,碰到邻居刚从场镇赶场回来,聊起了村里近两年来的新变化。

官允梅是石角镇千秋村6组的脱贫户。去年12月,她家经济条件好转,正式脱贫摘帽,“摘了贫困帽,日子越过越好了。”

位于綦江区北部的千秋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离綦江城区一个半小时车程。全村630户1872人中,常年在家的仅有400多人。

“没有产业,自然留不住人。”千秋村第一书记彭阳驻村后发现,要想改变村里落后的发展面貌,还是得从产业抓起。

实际上,千秋村早在2015年就已经进行探索,成立了太平坝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按照300元一亩的价格将村民的抛荒地流转过来,发展了500余亩水稻,50多亩糯玉米和黄豆种植。”千秋村村委会主任杨宗凤说,本来还准备种40多亩高粱,但因缺乏管护技术,在育苗时就宣告失败了。

此后的3年时间里,千秋村村集体产业发展停滞不前。2018年7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了“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收益分配方案,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在了一起。

依托太平坝水果专业合作社,千秋村种植了500多亩蔬菜、130余亩水稻、95亩黑茨竹和55亩核桃,许多抛荒地重新披上了绿装,村民在村里就能上班挣钱。

今年67岁的贫困户李中云,儿子患重病多年失去劳动能力,儿媳患病去世,家庭收入主要靠老两口种庄稼。但从去年开始,李中云前来合作社务工,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能拿上一天70元的工资。

“不仅如此,老李今年底预计还能拿到2000多元的分红呢。”彭阳说,村集体经济收入按照“1+2+3+4”的方案分配,其中利润的20%由贫困户、五保户和低保户等困难群体享受分红。

2018年7月,千秋村成立綦伟建筑劳务公司,承接该村的灌溉PE管安装项目已经完工,预计获利3万多元。近段时间,该公司承接的22.8公里人行便道正在紧密施工中,竣工后预期获得利润27万元。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又萌生了一个想法:千秋村距离国家级4A旅游景区老瀛山仅10多分钟车程,何不发展乡村旅游,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千秋村决定打造旅游示范村,先行发展露营基地和钓鱼基地。目前,首期80亩的标准露营基地在云玉河沟(小地名)初见雏形,明年4月就可以接待游客;20余亩的钓鱼基地也已基本完工。

“明年3月,第三届千秋村油菜花节要好好搞起来,为千秋村乡村旅游起一个好头。”彭阳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