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10年 她带领乡亲奔小康

    版次:A2    来源:    2019年09月23日

杨德兰查看萝卜发酵情况 记者 吴长飞 摄

本报记者 吴长飞

“这些萝卜是去年底泡下的,下个月就能上市出售了。”9月10日,杨德兰又来到泡萝卜基地,查看萝卜的发酵情况。

今年46岁的杨德兰,是隆盛镇玉星村的萝卜种植大户。2009年,杨德兰和家人在沿海一带打工。得知我区积极号召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她返乡的意愿更强烈了。

“老家回得去吗?在这边打工每个月都有收入,回去能干什么?”杨德兰说出想法后,丈夫表示反对,认为在老家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经过多番思考,杨德兰下定决心返乡,“至于干什么,就搞农业,种萝卜。”

隆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是綦江区的传统农业大镇,有着蔬菜基地、小黑木耳种植基地、生态黑猪养殖示范基地、核心特色经果基地等4大特色优势产业。去年扶贫到户产业项目遍布17个村,覆盖189户贫困户,养殖黑猪238头、家禽5350只、蜜蜂76群、生猪357头,种植优质稻526亩、种菌39000袋。

杨德兰回到玉星村后,从村干部那里得知,村里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萝卜,产出的白萝卜口感好、个头大、易化渣,此前曾鼓励村民多种,但大家缺乏动力,只有零散几户种植。

“每年黄豆和玉米收割后,大家的土地都闲置起来了,不如种萝卜增收吧。”2010年3月,杨德兰以50元每亩的价格将村民的土地租过来,在每年6月到次年2月种萝卜。这样一来,既不影响村民种黄豆和玉米,又能给村民带来一笔收入。

一开始,杨德兰租用了200亩地,亩产4吨左右,收好的萝卜直接卖给泡菜厂,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初获成功后,杨德兰渐渐扩大规模,采取村民代管的方式,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300余亩,涉及玉星村、双拱村、葫芦村等6个村40多户村民,其中开垦了150多亩抛荒地。

“村民有收益,积极性自然就高了。”杨德兰说,她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并按两毛一斤的保底价进行回收,村民只需要付出劳动成本,“按亩产4吨来算,一亩地可以增收800余元呢。”

对于集中成片种植的村民,杨德兰则直接支付务工报酬。双拱村贫困户李大福,之前代管了自己家的7亩地。尝到甜头后,他将亲朋好友的土地接手过来,一共种了130多亩。

“种子、肥料和收成都是我的,李大福则获取务工报酬。”杨德兰说,李大福帮她种萝卜,一天工资60元,一个月能挣1600多元,比代管挣得还多一些。

去年7月扩大种植规模后,销售上遭遇了难题。“按亩产4吨算,1300亩一共收获5200吨萝卜,之前联系的泡菜厂一时没法全部消化,在他的建议下,我们自己发展泡菜腌制了。”杨德兰说。

与泡菜收购厂家联系好后,杨德兰信心满满,这几天正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让他们也加入到代管萝卜种植中来,“现在自己富裕了,也要尽量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