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扶贫路上的“铺路石”

——记文龙街道扶贫战线上的党员干部

    版次:A1    来源:    2019年10月17日

本报记者 吴长飞 通讯员 曾碎秀

“谢谢你们关心,现在吃穿都不愁了,靠卖酒和喂猪收入不错呢。”近日,文龙街道东五村的脱贫户陈仁平,乐呵呵地对帮扶责任人王定海说。今年57岁的陈仁平,5年前还是东五村出了名的贫困户,现如今靠煮酒和养生猪,成了年收入10多万元的“脱贫光荣户”。

连日来,文龙街道党工委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组织14个村(涉农社区)的挂片领导、扶贫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对353户贫困户(其中110户为稳定脱贫不享受政策)逐一走访。

“我们这次对东五村38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走访,看看粮仓是否有粮,冰箱是否有肉,饮用水是否干净,衣柜里是否有衣服棉被。”东五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宋轩说,还对住房是否有卫生厕所、厨房以及院坝进行了统计,有需要解决的就记录在案。

走访统计后,文龙街道党工委立即专题分析,就卫生厕所、厨房、院坝整改作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并自筹部分资金实施补助。

“我们与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一起,根据贫困户的住房情况,对118户贫困户改厕、改厨、改院坝制定了‘一对一’的整改方案。”宋轩介绍,也根据每户改造方案的体量来决定补助资金。

“为了让这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我们将实行建好验收后再补助的方式,并且要达到卫生厕所地面墙面贴砖、有便槽、有水箱,厨房灶面贴砖、地面硬化、墙面抹灰等标准。”文龙街道规划建设环保办公室主任易鹰说。

在文龙街道松榜村,40亩无骨生姜逐渐成熟。“这是我们村的产业扶贫项目,以‘业主+村集体+农户’的模式运营,借助太公山的良好生态环境,致力于走出一条产业扶贫路。”松榜村第一书记龙晓波看着长势良好的生姜,信心满满。

2018年3月,龙晓波被文龙街道派到松榜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期3年。了解情况后,龙晓波发现产业发展无疑是松榜村的“短板”,亟待补上。他和村干部一起商量,为村里规划了生态鸡、黑猪、生姜和优质稻四个产业,并形象地将其称为“两荤两素”。

干在实处,落在细处。文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街道广大党员、干部用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一起实施,确保“四个轮子”一起转、一直转,以主题教育推动扶贫工作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