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走遍綦江企业和山水,环保“门外汉”蜕变“内行人”——

谢雪峰:蓝天白云的“守卫者”

    版次:A1    来源:    2019年11月07日

本报记者 谢天骄 刘柳吟

“不要以为每个环保人都是职业环保人,其实我们之中大部分在刚入行的时候都是没有经验的‘新兵’。”綦江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书记、副支队长谢雪峰就是从一个“门外汉”慢慢成长为“内行人”,进入环保系统十个年头的历练,让他从一个懵懂的“新兵”成为了一名环境执法骨干。

11月4日,记者见到谢雪峰时,正赶上他在綦江区新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开展日常检查工作。该处理场担负全区20个街镇的垃圾处理任务,日处理垃圾300多吨,从填埋场渗出的污水将进行严格的层层处理,达标后才能进行排放。定期检查排放是否存在异常、排放标准是否达标、有无偷排漏排等情况都是日常检查重点。

由于环境执法工作专业性较强,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知识进行支撑。工科毕业的谢雪峰刚参加工作时也如“门外汉”一般,常常因为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污染治理等情况不熟悉,导致工作效率迟迟上不来。此后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成了他的重点。“不懂就问,请教老同志老前辈,经常往企业跑,熟悉他们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慢慢就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谢雪峰说。

“污染企业对付环保检查很有一套。现场行动时得跟他们斗智斗勇,关键时刻不能打草惊蛇。”说起执法一线的经历,谢雪峰打开了话匣子。“污染企业最擅长跟执法人员‘躲猫猫’、打时间差,他们会选择在夜间或周末偷排。有一次,我们刚走进一家企业的大门,迎面走来的工人拔腿就跑。我们紧追上去发现,工人是去打开此前停运的污水处理设备。”谢雪峰说,面对这种案件,他的秘诀是“错峰行动、顺藤摸瓜”——利用凌晨停工间隙进入现场提取证据,蹲守数月观察周边情况,与附近村民建立联系,接到企业违法偷排线索坐实案件后再采取行动。

参加工作至今,谢雪峰已经在这个工作岗位干了整整十年,这十年里,他已经记不清自己跑了多少趟企业,去了多少次现场。2011年,綦江的一铁矿家属区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导致近7000人的饮水受到威胁。接到情况反映后,谢雪峰和同事一起连夜赶往事发现场,但途中由于道路不通,便顺着河道抹黑前行,在现场工作了7天后,终于调查出原因,帮助大家解决了问题。

没有因为翻山越岭去现场而退缩,反而正是因为这些困难险阻坚定了做好一名“环保卫士”的决心。从业十年时间,谢雪峰用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走遍了綦江的企业和山山水水,把自己从一名环保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人,从行走路痴变成了“活地图”。作为一名基层环境执法人员,特别是担任副支队长职务以来,谢雪峰带领全队执法人员通过提高日常检查频次和开展夜间、节假日突查等方式,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查处了一大批污水偷排、设施不正常运行等重点违法案件和涉刑的重大案件。

“他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查处违法排污现场总是冲在第一线,为其他队员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綦江区环境行政执法支队队员金文勇佩服地说。

及时回应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更加注重“源头治病”,深入基层企业解决生产和环保的矛盾,结合日常监管经验,主动为企业提供指导和服务。仅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以来,谢雪峰就带领环境执法人员共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88件,处罚金额2420余万元,切实有效地保障了群众合法环境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