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蓝屋顶”整治

一份和谐拆除的样本

    版次:A1    来源:    2019年11月15日

本报记者 刘克洪

“蓝屋顶”是对乱搭乱建屋顶违建的代称。“蓝屋顶”拆除,是提升城市品质的一项民生工程,承载着广大市民群众的宜居梦想。然而“蓝屋顶”拆除也是城市管理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綦江“蓝屋顶”体量大、搭建原因复杂、形成时间长,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区在对城区“蓝屋顶”第一批古南街道遇仙桥,文龙街道杨家湾、代家岗、长生沟、文龙、核桃湾共6社区1198户的集中整治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仅用65天时间,就完成了“蓝屋顶”的和谐拆除,被广大干部群众称赞为“和谐拆除的样本”。

【一切为民聚民心】

“蓝屋顶”之困

乱搭乱建的“蓝屋顶”(包括彩钢棚、晴雨蓬等),大都建在城区楼栋屋顶上,先用钢架支撑,然后焊接固定,再盖上蓝色平板。

“这些彩钢棚、晴雨蓬,一遇到大风天气,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区城管局具体负责“蓝屋顶”集中整治工作的分管副局长王成伟说。过去,我区就曾发生过大风吹翻彩钢棚、晴雨蓬的事故,掉下楼来的彩钢棚、晴雨蓬砸烂车辆、阻断交通,有的险些伤人。想到彩钢棚、晴雨蓬砸下的场景,至今让人后怕。

“这些搭建的彩钢棚、晴雨蓬,有一定的防雨防漏作用。”王成伟表示,古南、文龙两个街道辖区内老旧小区、单体楼栋较多,大部分使用年限较久,存在屋顶漏水、原瓦屋面破损等各类情况。一些居民为了方便省事,就在楼顶擅自搭建,逐渐形成了连片的“蓝屋顶”现象。

“广大市民群众对‘蓝屋顶’不满已经很久了。”文龙街道赵君介绍,钢架大棚安装既简便,又能将屋顶占为己用。据不完全统计,单是文龙街道辖区违法搭建的“蓝屋顶”数量就多达数千户。“蓝屋顶”的存在,影响了同楼层其他住户的采光,也侵占了别人的公共面积,引发邻里矛盾不断发生。据王成伟介绍,2018年至今年6月,文龙街道拆违办接到的信访案件,其中三分之一属于私自违章搭设“蓝屋顶”而引发的。

“蓝屋顶”等违法建筑的密集分布,与提升城市品质的要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严重侵害了公共利益,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顺应要求启动整治

“蓝屋顶”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顽疾,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广大市民群众要求整治的呼声特别强烈。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回应群众关切期盼,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今年6月初,区委区政府作出了提升城市品质(即“蓝屋顶”集中整治)的安排部署,要求至2020年底实现全部拆除的目标。

随即整治工作全面推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开展城区屋顶违法建筑集中整治的通告》(綦江府发〔2019〕21号)。首批列入“蓝屋顶”整治的对象包括,古南街道遇仙桥和文龙街道杨家湾、代家岗、长生沟、文龙、核桃湾6个社区,要求8月底实现全部拆除。

面对“蓝屋顶”整治时间紧、体量大、要求高,作为牵头单位的区城管局,协同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古南文龙两个街道,迅速组建了相应的工作机构,搭建起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区城管局共设置6个集中整治工作组,6名组长由该局6名科长担任,要求街道、社区、居民小组联动,从而构建起了区、办事处、社区、居民小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