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和谐拆除的样本

    版次:A3    来源:    2019年11月15日

美丽綦江城(资料图片) 通讯员 罗玉平 摄

杨家湾社区居民自行拆除“蓝屋顶”后变整洁(资料图片) 记者 覃宁波 摄

(上接1版)

调查研究绘制“施工图”

实施违法建筑整治,对区城管局来说,是今年机构改革后新增加的一项职能。“当时,管理机构和人员都不健全,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无先例可以借鉴。”区城管局蔡罡介绍,面对拆除数量如此巨大的工作任务,唯一可选择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入手?区城管局决定从调查研究开始。各工作小组的队员们,分别深入遇仙桥、杨家湾、代家岗、长生沟、文龙、核桃湾6个社区走访调查。

经初步清理摸底,6个社区涉及违建共约1122户、违建面积约7.8万平方米。违建当事人身份,既有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集体,也有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

在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原因的基础上,区城管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共同制定了《綦江城区“蓝屋顶”、彩钢棚、晴雨蓬集中整治分类处置方案》,确定了以“依法依规、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单位后个人的时序安排,分期分批整治,并制定了一系列拆除配套制度。

“整治‘蓝屋顶’,是一件大好事,广大干部群众都赞成。”王成伟告诉记者,但在调查中他们得知,一些“蓝屋顶”确系漏水才搭建的,老城区的步梯房多数都是这样。

“如果一拆了之,也有失民心。”王成伟认为。为此,我区在制定拆除方案和政策时,就充分考虑了群众的利益。这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真情付出暖民心】

以宣传引导开路

“蓝屋顶”整治,是一项顺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实事,多数满意,大都拥护,然而拆除工作绝非易事。“‘蓝屋顶’我们一直想拆,但阻力很大。”在原区规划局工作过的一名干部表示,这种违建因为普遍存在,不少住户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态度强硬,因而难以解决。

“这次拆除,我们首先从宣传入手,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营造良好的拆除氛围。”区城管局欧小军介绍。据了解,在前期工作中,区城管局分别利用区属媒体、印制宣传资料、入户讲解等形式,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宣传市政府《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8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16〕12号)的要求,宣传我区的具体规定。同时在调查了解、入户勘测阶段,就要求讲透政策规定。

整治前,区城管局主动协同区融媒体中心,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主流媒体开展新闻宣传,并利用社区小广播、拉挂条幅、印发资料等形成立体宣传态势,还通过街道、村(社区)微信工作群、朋友圈、QQ群等方式,广泛进行拆除政策知识转载扩散,让整治行动做到家喻户晓。

这些举措,让“蓝屋顶”拆除深入人心,对违法建筑户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据统计,在宣传动员阶段,文龙街道辖区范围内涉及的121户公职人员中,就有102户主动签订了拆除协议。

“细”字当头直面矛盾

“要赢得群众的支持配合,准确掌握政策显得特别重要。”王成伟表示。为了让各工作组的每位同志对拆除政策、拆除方案等方方面面的要求弄懂吃透,区城管局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举办了专门的培训学习。

据了解,为了确保拆除工作如期完成,区城管局按照时序进度倒排日期,做到一户一个工作方案、一个责任人负责到底,保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进行。要求各工作小组对拆除工作细化到每天每时,一日一汇报,一周一总结。区城管局班子领导与各工作组长要坚持每晚召开碰头会,及时汇报沟通当天的工作进展,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研究解决,以此推进拆除进程。

各个工作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范围。区城管局的几名班子成员各自蹲守在工作组上,负责统筹协调、人员调度、敏感事务处置、应急处突维稳等工作。同时组织社区干部,建立台账,打表推进。

6个涉及拆除的社区积极配合工作组,也在第一时间启动拆除工作。各社区结合存在问题,组织召开社区干部会和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动员社区居民积极配合,并建立了包楼栋、包户数。据代家岗社区书记唐永洪介绍,该社区在拆除工作中,就先后召开会议20多次,至于进过多少次群众的家门、谈过多少心,根本记不清了。

为了不影响违建户的正常工作生活,负责拆除工作的各个小组,考虑到绝大多数违建户为上班族,白天几乎无人在家的实际,适时调整工作时间,主动放弃平时和周末休息时间。连续2个多月,工作组的同志基本都是利用每天早上7点半至10点、晚上7点半至10点,进家入户走访。

在摸排过程中,各工作组首先按照楼栋、门牌号画好入户地图。“对几次上门都无人应答的情况,我们灵活应用社区平台查找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等基本信息,根据电话信息联络住户,根据住户要求安排入户时间,坚持做到不漏掉任何一家。

党员干部挺在前面

“拆除工作是一场硬仗,领导干部必须站在第一线。”在采访中王成伟介绍说,在拆除工作中,区城管局的干部们始终站在拆除第一线,天天蹲在现场协调处理各种尖锐复杂的矛盾,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在实施拆除的两个多月时间,没有休息一天,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拆除工作中,杨家湾社区党委要求,本社区凡有涉及违搭违建“蓝屋顶”的党员干部,必须起好带头作用。并建立了班子督查机制、楼栋责任包干制。同时,第一时间与涉事党员干部进行沟通,要求其主动带头拆除。

核桃湾社区综治专干潘长明,在前期摸底调查和入户丈量中,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在他负责的拆除户中,有涉及近十年遗留问题的,也有涉及邻里纠纷的,不管哪种情况,他都不厌其烦地宣讲政策,调解撮合,最后都将矛盾分别化解,签订了拆违承诺书。

代家岗社区大石支路一拆除户,儿子患有精神病,家中还有近80的老母亲和小孙子,开始坚决不同意拆违。社区书记唐永洪得知情况后,反复上门做工作,并主动帮助联系拆除公司,前往现场帮助拆除,守在现场监督补漏,让拆除户感动不已,也受到邻居们的高度赞扬。

对于拆除中,存在极少数漫天要价、多要多得等不符合实际的拆除户,各工作组组长则亲自进家入户讲解拆除政策要求,与他们促膝谈心,了解他们所思所想,向他们一一列举拆除大政策和拆后城区环境变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深挖违建户的社会关系,全面动员拆除户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协调配合做拆除户的思想工作。

在拆除遇仙桥社区北街10号住户李某家时,负责该户拆除工作的徐祥书和曹莉就先后3次深入李某家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李某是北街出了名的“倔脾气”。第一次徐祥书和曹莉进入李某家中,李某妻子以“老李不在家,我也做不了主”拒绝配合。第二次他们找到李某,李某又以各种理由拒绝。徐祥书和曹莉耐心解释,但李某始终听不进去,没等说完扭头就走。

不久,徐祥书和曹莉又打电话和李某沟通:“那我们约个时间再去趟你家吧?”7月2日晚上8点,徐祥书和曹莉应约第三次来到李某家。“李老哥,‘蓝屋顶’拆除不是你一家的事,最近大家都在拆除,楼顶上不是漂亮很多了吗?再说你这顶棚搭了已有一段时间了,目前正是雨季,如果刮风下雨吹落顶棚,砸伤了下面行人,问题可就严重了!”

面对徐祥书和曹莉苦口婆心地劝说,晚上10点李某终于同意拆除了。

【解民之忧安民心】

民有所求即有所应

“拆除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执政为民,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合理诉求,拆除工作就再难也不难。”王成伟说。在拆除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用宣传教育引导,用事实和政策说服,他们凡有所求我们即有所应。

据了解,针对一些“蓝屋顶”搭建的初衷是解决屋顶漏水问题,区政府在部署集中整治时就已考虑到拆除后屋顶的防漏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漏处理补贴政策。在制定的整治方案中,对“蓝屋顶”的拆除方式也比较灵活,拆除户可选择中标拆除公司的统一拆除,也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自行拆除;处理屋顶漏水也是如此。区城管局还承诺,对有意愿的居民,可提供屋顶绿化设计与指导,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进而提升城市颜值。

这些政策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核桃湾社区的违建户周世琼,在熟知拆除政策后,选择自主拆除。8月7日上午请来两名工人,按照安全作业要求,拆除了自家搭建的楼顶,并进行了防漏处理。周世琼说:“以前是为防漏才搭的,现在政府给我考虑了防漏处理补贴,这个搭棚还有啥必要呢?”

“其实拆除的过程不是说服别人的过程,而是将心比心的过程。”针对群众“早拆除、会吃亏”的心理,王成伟深有感触地说,在拆除中,我们始终坚持“阳光拆除”,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让违建户放下了吃亏包袱。

古南街道张帆介绍说,在拆除中,为了让群众拆得放心,我们各个工作组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给群众算“大账”,同时也算“细账”,细到处理屋面漏水用什么牌子的材料、多少人工、何时施工等等,都算得清清楚楚,然后根据补偿标准计算补偿费用,群众心里明明白白。

由于政策公开透明,拆除工作还在宣传动员阶段,文龙社区就有多家拆除户主动签了协议,并要求尽快拆除。他们真诚地说,你们的政策是公开透明的,你们算的账让我们心服口服:“我们信任你们,早点拆除也算是为綦江发展尽一点努力吧!”

精诚打开紧锁门

“‘蓝屋顶’整治,大部分的市民群众是积极配合的,但也有少数大门紧锁,避而不见。”负责长生沟社区的工作组长朱学礼介绍,有的拆除户,要连去几次才能见上面;有的电话打了十多次,总说自己没在家;也有的电话联系上了,称在外打工回不来。“像这样的情形,还算比较好的,个别的见上面,一听说要拆除就破口大骂。”朱学礼说。

8月2日那天,小雨后的綦城显得特别发热,中午气温达到39度。炎炎烈日下,朱学礼和同组的安全员朱朝平,径直来到长生沟社区长青路8号居民楼拆除户门口敲门,本来是来前约好的,但任凭怎样敲打房门,里面就是没人应答。像这样的“闭门羹”他们不知吃了多少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些拆除对象,见我们去的次数多了,渐渐拉近了距离,经耐心劝说开导,最后还是乐意签下了拆除协议。”朱学礼说,那段时间,我们每天早上几乎都是五点半就开忙。

长生沟社区多是老式单体楼,楼高都在十层左右,而且全无电梯。在高温炎热天气中,拆除小组的同志每天都要在各个楼栋间来回奔走,在每栋楼顶至楼脚反复上下,有时累得大汗淋漓。朱学礼说:“大家把这项工作调侃为‘减肥工作’。我以前是140斤,从7月24日开始拆除算起,才不到10天的时间里就变成130斤了。而我们组别的队员也都变瘦了,个别的还中了暑,在医院住了五六天也没恢复过来。”

“有的拆除户签订了协议,看似问题解决了,但要施工拆除却没那么简单。有的说今天拆除,我们去了又不拆了,有的说早上拆,去了又说晚上拆。”在拆除工作中,工作组的队员可谓费尽了心思。

“拆除户一说要拆除,我们就立即赶去。”杨家湾社区书记刘晓梅说,自行拆除户的拆除时间由他们自己确定,我们始终坚持随叫随到。有时候刚端上饭碗,就有居民打来电话告知要进行拆除,我们便立即放下筷子赶往现场。有时要忙到下午2点才能吃上午饭。晚上经常11点后才能回家。而回到家中,一接到拆除户打来的电话:趁晚上凉快现在开始拆除,我们又立即赶过去。两个月下来,不知不觉白发已经爬上额头。

拆除工作安全第一

“在拆除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安全列为重中之重。”王成伟介绍,在拆除中,对所有施工人员和参与拆除的工作队员都要求戴上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严防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区城管局在拆除行动中要求,各工作组必须坚持“一户一方案、一户一策、一户一专班”的工作模式。

据介绍,在拆除高峰时期,共有30来个吊车同时作业,一天拆除就达100多户。据了解,此次“蓝屋顶”拆除,区城管局共派出36名安全人员、20名执法队员,再加上社区的网格管理员,组建了一支80多人的安全队伍,专门负责拆除过程中的安全维护、监督管理。在拆除过程中,每家拆除户都安排了一名安全监督员,现场管控拆除中的安全问题,并向拆除户提供技术支持,有的工作组还在居民组中挑选出一名群众参与全程监督。

“安全员的职责,主要是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以及交通疏导。”抽调担任安全员的区城市管理数字化指挥中心黎瑞莲说:“虽然我们工作有点累,但是看到城市在变美、城市品质在提升,心里还是很欣慰的。”

据了解,黎瑞莲自7月初出任“蓝屋顶”治理安全员以来,经常在几个施工现场来回穿梭,有时从黎明忙到深夜。在拆除杨家湾社区文龙街3号“蓝屋顶”时,黎瑞莲早晨6点半就已来到现场。在仔细检查安全帽佩戴、安全线警戒线设置等防护措施后,9点半又前往文龙街20号拆除现场,随后又前往大田湾20号拆除工地,下午2点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大石路46号拆除现场。

编后语

拆违工作向称“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本次我区“蓝屋顶”集中整治,在短短65天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一期1198户约82637.09平方米的违建拆除整改,超额完成了整治目标。这确实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同时也留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开展拆违工作,除了严格依法、公正执法,更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才会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