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补齐短板精准攻坚

    版次:A4    来源:    2019年11月18日

培训学校老师手把手教贫困户护理技能 记者 陈星宇 摄

家庭医生上门为贫困群众做例行检查 记者 夏昌铭 摄

樱桃产业助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覃宁波 摄

D级危房住户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搬进新居 记者 陈星宇 摄

贫困学生获赠爱心助学大礼包 记者 陈星宇 摄

中峰镇中峰村印象·关口扶贫养蜂园 记者 陈星宇 摄

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眼下,一场聚力攻坚脱贫突出问题的集中歼灭战正在綦江打响。

为“精准扶贫”,我区积极落实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政策和措施,面对政策交叉叠加、贫困村、贫困户共性和个性问题错综复杂等问题,对标对表中央标准和群众需求,做好的及时对账销账、不足的立即记账还账,全力确保精准脱贫“账物相符”,让老百姓一个不漏、一个不差地享受到党的好政策。

2019年,我区确定“三零目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零剩余”、已脱贫人口“零返贫”、贫困边缘户“零致贫”,建立住房、教育、医疗、饮水、兜底“五本台账”全项发力。

补齐短板

立冬出阳,趁着难得的大晴天,村舍小道上,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加紧铺建人行便道,新建的房屋被阳光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哗哗啦啦的自来水在浣衣池里欢快地流淌,独立的村卫生室整洁明亮……站在干净平坦的柏油公路上,罗开国感叹:“这三年插旗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插旗村位于綦江东南部扶欢镇,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加之水利等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且无产业支撑,信息闭塞,较之全镇其它村而言,发展相对缓慢。

2014年,精准扶贫开展之初,村里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薄弱,全村无集体收入。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村里兴修人饮工程1个,安装整治人饮管网8000米,解决了全村508户1271人的饮水问题,改造C、D级别危房42栋,硬化村内道路6条共10公里。2018年,插旗村已稳定脱贫30户118人。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该村积极将优质农产品销售进城,集体经济发展也有了成效,截至11月15日,插旗村实现集体收入5万余元。

插旗村的改变源于我区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作为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我区不断完善加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

饮水方面,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要求,成立工作专班,逐村逐户排查走访,“一户一卡、一户一策、一户一班子”精准聚焦,投资3024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所有贫困户、贫困村所有农户饮水安全全覆盖;

电力网络方面,实现行政村动力电安装率、农村电网改造率、常住农户生活用电质量保值率均达到100%;光纤入自然村率达到97.5%,信息化进村入户率达到100%,通电话率达到98%,4G网络覆盖率达94%。

交通建设方面,贫困村实现村民小组通畅率100%,通达率100%,有效解决贫困户“出行难问题”。

住房方面,截至目前,我区已改造4748户贫困户危旧房,贫困村的发展面貌整体改善。

精准攻坚

给钱给物能解一时之困,但若要老百姓真正脱贫,还得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原动力才能拔掉穷根。綦江三角镇中坝村村民蒋明伦,是我区摘下“穷帽”的贫困户之一。

家中父母年事已高皆有病在身,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侄女。为了解决蒋明伦一家的困境,中坝村按照政策,为其侄女提供教育保障,每年提供4600元学费及2300元生活费补助;针对其父亲患有慢病重病的情况,中坝村及时将其纳入了医疗保障当中,按照自身只承担10%的优惠政策,从2017年到2018年,为其减轻了10余元的医疗负担。

在此基础上,村里还为蒋明伦私人订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并让其参加区农业农村委开办的技术培训,学习规模养殖、种植等技术。通过发展种养殖业,2018年,蒋明伦一家的年收入已达到了10余万元。

蒋明伦一家是我区不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受益人之一。今年以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抓脱贫攻坚作为最重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实事、最强的发展动力,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建好医疗账。我区积极探索建立实施“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医疗自付比例达标“四个100%”医疗扶贫模式。截止10月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1.1万人次,人均自付比例8.91%;特病门诊就诊4424人次,人均自付比例11.82%。

建好教育账。全面实施“一人一案、一校一账、一周一课、一月一学、一月一报、一期一联、一期一访”“七个一”教育帮扶体系,全覆盖、全方位保障贫困户子女受教育。2019年,分类受助8424人次1052.6万元。其中,学龄前受助639人次6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受助5629人次422.95万元,高中阶段受助2084人次524.65万元,泛海助学资助72人36万元。

建好产业扶贫账。分类制定产业补助政策,在54个试点村推广集体经济5种发展方式,建立“企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市区两级返乡创业园6个,吸引160余名城市工商企业家下乡兴业、10334名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选派产业技术指导员523名,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生态旅游业、乡村旅游业等十大致富产业,推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为延续教育、健康等攻坚期的主要脱贫政策,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25个脱贫村驻村工作队也将继续扎根一线,做好帮扶和防范返贫工作,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文/记者 赵竹萱 图/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