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年卡传承千年 祝福语温暖心田

    版次:A4    来源:    2020年01月10日

各式各样的贺年卡

电子贺卡

“2020的快乐在蔓延,2020的问候在心间,2020的祝福要提前,2020鼠年预祝你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春节到。每当春节来临的时候,人们都会向亲朋好友送上真诚的祝福。祝福的话语简洁而温暖,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真情,常常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不管生活多么精彩,节日的祝福始终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千百年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暖人心。

贺年卡记录温暖故事

今年52岁的周女士现在还珍藏着几十张贺年卡,那是她青春岁月最美好的记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周女士毕业于泸州医学院,每年的元旦和春节,她都会收到同学从天南地北寄来的贺年卡,数量多达几十张。每年,周女士也会到邮局购买贺年卡,然后坐下来写上最暖心的祝福语一一寄给朋友。

周女士的男朋友在綦江工作,那时候没有手机,书信往来架起了他们恋爱的桥梁。男朋友喜欢绘画,经常自制贺卡,画上漂亮图案,配上暖心的诗句表达思念。恋爱两年,两地分居三年,五年多时间里,丈夫给她写信都是用贺年卡片。丈夫自制的贺年卡,吟咏的诗句让周女士爱不释手,视为珍宝收藏直今。周女士说,她的青春记忆,甜蜜爱情全都在记录在贺年卡上。

“读小学的时候,我们美术老师最热衷于教我们制作贺年卡。老师说,自制的贺年卡最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市民夏留意告诉记者,从小学到初中,每年的元旦节和教师节,班里都流行制作贺卡,大家齐心协力力完成几张贺卡制作,再把最漂亮的几张送给老师们。

“制作贺卡的记忆太深刻了,每年新年的时候我都要教学生自制贺卡。”夏留意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在他看来,制作贺卡既能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张贺卡展示了美术绘画,美术设计,文字表达,尊敬长辈的综合素质。

收藏爱好者李先生,20多年来收藏了上百张贺年卡,将这些贺年卡汇集在一起就是一部百科全书,美术、摄影、花鸟、树木、建筑、名人、明星像,包括一些重大节日纪念卡等等,可以说是方寸之间自有天地。在他眼里,每一张贺卡都有特殊的魔力,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联系着五湖四海的知音。“贺年卡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因为每张贺年卡都是从别人手里寄到他手上,贺年卡上融入了寄卡人的一片真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贺年卡背后的故事就是最亲切的回忆。”

贺年卡拜年传承千年

新年送贺年卡,贺年卡送祝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电子科技产品不发达的时候,给远方的亲朋好友送新年祝福的主要方式就是贺年卡。

据史料记载,古时候因为通讯不方便,过春节的时候,人们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拜年送祝福的主要方式就是贺年卡。

南宋人张世南撰写的《游宦纪闻》里记载,每逢过年,“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那些在外地为官的士大夫,春节前都会派遣仆人,带上贺年卡给京城的领导拜年。

在外为官者热衷送贺年卡拜年,其他士大夫也是如此。与张世南同时代的周密撰文说:“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以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欲以为常。”南宋人周辉也记录了宋人过年送贺卡拜年的习俗:“正至交贺,多不亲往。有一士令人持马行,每至一门喊数声,而留刺字以表到”。由此可见,送贺卡拜年方式在宋代非常流行。

到明清时期,投帖拜年成为普遍的礼仪,明朝文人文征明有一首《贺年》诗写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可见朝野上下送贺卡拜年是风靡一时。明清时送贺年卡还有规矩,贺卡要装在制作考究的“拜匣”中,送贺卡的仆人恭恭敬敬拜见贵家主人后,拉开匣盖,由对方将贺卡取出来。拜匣越是厚重精美,越能显示出给长辈拜年的诚意。

“民国”时期,亲友之间互相赠送贺年卡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贺卡仍然在民间流行,但非常少,普通人家很难见到。八十年代初,贺卡又风靡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由于中国邮政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方便投递,确定了贺卡的大小尺寸,因此一般自制的贺卡是送不出去的。

那时由邮局监制的贺卡有两种,一是带有信封的贺卡,一种是没有信封的卡片。没有信封贺年卡比较简洁,正面是一张图画,背面是寄件人留言的地方。有信封的贺卡是两页,装潢精美,其价格也要比没有信封贺年卡价格高很多。

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人们更喜欢的是明信片,明信片制作精美,每套10张,明信片的价格高达5元钱一张。到了九十年中期,随着传呼机、电话、手机的出现,人们已不再热衷于贺卡送祝福了,“电话送祝福”成为最时髦的流行语。这时候的贺年卡沾上了商业气息,很多贺年卡其实就是商家的产品广告。2000年后,贺卡、明信片逐渐消失,大多在旅游景区和企业才能看到。

电子贺卡方便又快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电脑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电子邮箱也成了传送文件的主要通道,于是人们发明了电子贺年卡。电子贺卡制作比传统的纸制贺卡精美,不仅环保也更加方便快捷,成为当时最流行的送祝福方式。后来有了QQ这个社交软件,我们又把新年祝福“搬”上了QQ。

九十年代末,随着手机逐渐普及,手机话费很贵,短信送祝福实惠又快捷。亲朋好友之间,同事之间,商业往来之间,每到新年都会相互发一条温暖的短信。特别是当手机有了群发短信功能,编写好一条短信,就能群发几十个人。

随着通讯工具不断更新换代,人们在微信上建起了“亲友群”、“家庭群”、“同学群”,虽然和亲人身处异地也可以实时聊天。每到春节,我们不仅可以在微信上送暖心的祝福语,还能把孩子们的压岁钱都塞进“微信红包”。

“我愿把幸福写进饱满的诗行,我愿把日子揉进清亮的时光,当我收藏幸福的岁月时,不会留下遗憾给自己。新的一年我要把最好的留给我的朋友,留给我的亲人,请接受我这新年的贺礼,愿我们事事都如意!”新年第一天,大清早醒来,刘青铭的微信群里就装满了祝福:“祝你新年快乐,平安吉祥。”“送你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祝你四季平安,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福的话语温暖心田,刘青铭已经没有了睡意,坐在床上向亲朋好友发送新年的祝福。

“现在新年送祝福快捷方便,手指轻轻一点,远方的朋友立马就能收到。”刘青铭说,社会进步了,信息科技发达了,我们传递祝福的方式也变了,但新年的祝福仍然温暖而甜蜜。

文图/记者 张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