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妙笔再现《清代綦城八景图》

    版次:A4    来源:    2020年03月27日

第八景 玛瑙藏滩 从前在綦江县城北门外的江中,有大石横亘成滩,滩中石蛋排列成网络状斑纹,形似玛瑙,人们叫称作“玛瑙滩”。春风吹拂时人们常在这里放风筝,夏季河水涨,河水拥滩,溅起朵朵浪花,远观美不胜收,秋季人们踏上玛瑙滩观景,坐在河滩上喝茶聊天。 明代生员杨炜诗云:“潭中玛瑙巧缠绢,江水漓漓媚且依;不遇卡和终是石,连城价值几何时”。 由于该滩横亘在河中,船只不能通行,清朝和民国两代整治河道时,已将此滩打除。

第七景 胜果呈刹 县城南门外胜果寺,传说建寺挖地基时,掘出一盘石果,形似桃李。寺建成后供于佛前,古人以石果命名:胜果寺。胜果寺飞檐翘角,“雨花深处闲相向,谁向琼枝摘得来”为城南一景。 清康熙初年贡生陈愚以《胜果呈刹》为题诗云:“凤岭何年秀结胎,神工鬼斧寄山隈;会传胜利埋仙果,信有晶盘托玉台。舍利光浓珠滴颗,菩提树密子成堆,雨花深处闲相向,谁向琼枝摘得来。” 嘉庆年间,副榜李毓璜对石果一事有疑问,故写下五律一首云:“胜果几时有,颗颗和盘走;疏种下夕阳,欲向邻家叟。”

第六景 笋出天边 距綦江县城西30华里,与瀛山遥遥相对的古剑山鸡公嘴侧,有一高约三十公尺的石峰直立如笋,长势奇特,顶天立地。 明代綦江教谕段谏作有《笋出天边》一诗,云:“石峰如笋势崔嵬,上出青冥特壮栽;映地擎看摇古塔,擎天直欲展长才。烟云岁久笼斑箨,雨露年深长绿苔;今古穹窿无剥落,全凭元气作胚胎。” 现在,古剑山鸡公嘴一侧的石笋依然是“映地擎看摇古塔,擎天直欲展长才”,乃千年不变的美景。

第五景 月涵湖水 綦江县城南门外,綦江河岸明月沱,江水迴旋,清澈澄荡,每当星月光辉映入水中,微风细浪,河水飘摇如金色波澜,美轮美奂。 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副榜李毓璜作有一首五律诗,云:“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玩月人,吹箫从船上。” 杨荣亦以《月涵湖水》为题诗云:“万顷汪洋似镜湖,湖光倒侵月轮孤;辉浮蟾窟朝开镜,影射龙宫夜戏珠。四望云天同上下,九霄风露逼虚无;澄明似接银潢派,千里婵垣漾玉蜍。”

第四景 瀛岛云蒸 瀛山位于綦江县城东30华里外,险峻常有云雾缭绕,从县城观之,难见瀛山全貌。雾中观瀛山,浓云蒸处影漫漫,如仙境一般绝妙。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进士、南平军教授刘观堂有咏有“山盘四十八面险,云暗三百六旬秋”之句。 清代人杨荣作有《瀛岛云蒸》诗云:“谁挈瀛洲妥贴安,浓云蒸处影漫漫;落花流水三春暖,古木高峰九夏寒。日出半空浮远翠,雨余百道走狗狂澜;会登绝顶闲周眺,便挟飙车振雨翰。”

第三景 牛岗牧雪 綦江县城北门外牛岗山腰间,有乱石隐没在草中,每当冬寒草枯,冰雪消融时,从远处看去,仿佛是群羊放牧,情境交融,惹得众人观赏。 明代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兵备佥事綦冕写下《牛岗牧雪》诗一首:“牛岗山上雪初残,短笛横吹笠影寒;扣角不劳歌烂灿,几多人望牧民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为城市建设和植树绿化,牛岗山的荒草乱石已经换了人间,此景从此消失。

第二景 马鞍负图 綦江河在县城北街段未修建大常闸坝前,东门渡船码头河坝的灯杆堡有一怪石状似马鞍,人称“马鞍石”,虽有江水涨落,看上去仍然像未被淹没过一样。古人比喻为“马鞍负图”,成为綦城一景。负图,即背负河图。河图是上古时代汉族神话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的“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因此负图有肩负天下重任的意思。 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丙午科进士杜长春以《马鞍负图》为题,作诗云:“巨石类雕鞍,亭亭在急湍……负图今有象,千古任人看”。 遗憾的是,1940年7月5日,马鞍负图被日本侵略军飞机投弹炸毁了。

第一景 龙角溪声 该景在綦江县城东门对岸,龙角溪与綦河合流处,出口河中有一丈余大石(人称龙石堡),似中流砥柱挡在龙角溪汇入綦河的流水。枯水时龙角溪水细流如柱,冲刷大石,声如击玉;春夏暴雨时龙角溪水奔腾跳跃,冲闯大石,似闻满江擂鼓。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8年)贡生任宣有咏《龙角溪声》诗云:“乱石飞湍走怒涛,声声击鼓震江卑;龙堂不断没滨午,蟾窟长闻永夜号。月下玉笙擎鹤蔓,天边花雨溅渔舠;峥嵘头角知何似,抱得骊珠冠海鳌。”

疫情期间綦江画家尹强居家创作,在完成12幅抗疫作品的同时,也完成了历时两年多的《清代綦城八景图》。近日,记者在尹强家里欣赏到了《清代綦城八景图》。尹强笔下的《清代綦城八景图》以诗境为景,以诗意为情,天地秀气,情境交融,妙趣无穷,还原了清代綦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其画作秀丽典雅,既有古典韵味,又有时代风尚。

据文史资料记载,《潇湘八景图》始于南宋,流行于清代,指的是湖南省潇水和湘水附近的八个胜景。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书画卷中云:“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炯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许多诗人曾赋诗歌咏之。

宋元以来画家的《潇湘八景图》有许多载入书画著录中,明代文徵明画并自书诗《潇湘八景》最具代表性。每景书五言绝句一首,给人以空明绝尘的感受。

据清代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明清时代綦江县城沿着綦江河两岸也有“綦城八景”,其中有四景在河中,四景在陆上,分别位于綦河中下游和县城的东西南北。

道光版《綦江县志》记载得比较祥实,虽然文字不多,但书中收录有文人墨客咏唱这些景色的诗句。这些诗句描写的情景意境,为尹强的创作打下了基础。为了更加真实地还原美景,尹强查阅了大量图文资料,特别研究了北宋山水画家宋迪等人画的《潇湘八景图》。因为是再现年代久远的美景,尹强遵循国画传统技法,笔墨表现上也力求古色古香。经过两年多的积累,《清代綦城八景图》一气呵成。

目前成画的《清代綦城八景图》,其构思来源于道光版《綦江县志》上的文字介绍,画中的空灵之美是尹强对诗句的理解和艺术创作。

人们常说,綦江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好风光。从道光版《綦江县志》中记载的綦城八景来看,綦江历来就是个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綦城八景虽然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但它留给我们的仍然是美好的向往。

文/记者 张学成 图/通讯员 尹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