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马少怀:

只要勤劳肯干 日子就有希望

    版次:A2    来源:    2020年08月14日

本报记者 赵竹萱

在石壕镇石壕村,有一个勤快能干的庄稼汉,他的名字叫马少怀。

今年63岁的马少怀在家养了猪、兔、蜜蜂,还种了糯玉米、糯高粱和许多蔬菜。由于妻子膝盖有伤,无法劳作,家中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人。虽然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干活,但他丝毫不觉得辛苦。

“没得事干才是真的苦。”回忆起2013年的日子,马少怀感慨道,当年妻子患病,要置换人工膝关节,费用高达十几万元,儿子还在上学,学费、生活费也需要钱,而他尴尬的年龄让他外出务工的机会少之又少,仅靠耕种家中的几亩田地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一切。

巨大的压力让马少怀喘不过气来。“如果不是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家不知道现在过的是什么日子。”马少怀说,2014年,他们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在各方的帮助支持下,妻子顺利出院,他也在家干起了产业,同时照料妻子。

“最开始就是养蜜蜂,种糯玉米和蔬菜。”马少怀说,国家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快肯干,日子就有希望。经过努力,2015年,马少怀成为区内第一批脱贫的农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干劲十足的马少怀不怕辛苦,努力做大养殖业,在养蜂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养猪、养兔事业。“去年我卖猪,卖蜂蜜,还有糯高粱、糯玉米,收入10多万元。今年我已经卖了20多头猪,有10万元进账了。”马少怀告诉记者,下半年他还要收6亩多糯玉米、5亩糯高粱,卖300多只兔、两批猪仔。

采访完已临近中午,天空飘起了细雨,只见马少怀拿着镰刀跑进雨里,到自家地里割了两把蔬菜又跑回家,忙活着做午饭。

记者手记:

采访中,马少怀说,日子要过得好,光脱贫不够,如果不致富,永远都是踩在苦的边缘,稍不注意就摔回苦坛子里了。

正是这股子要致富的拼劲,马少怀再忙也不觉得辛苦。见他现在把自己的产业干得风生水起,记者问他是否已经致富了。他却摇头说:“还有距离,还可以多搞点产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的是意识,攻的是惰性,树的是志气,造的是信心。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定能如期打赢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