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从未改变的“情怀”

——记打通镇天星村综合服务专干熊树平

    版次:A2    来源:    2020年09月29日

本报记者 廖静

天蒙蒙亮,下了一夜的秋雨终于消停了。打通镇天星村苗族小伙熊树平站在村委会办公楼前,准备开始新一天忙碌的工作。

异乡就业 梦想萌芽

熊树平家所在的天星村是市级贫困村,也是少数民族聚居较多的村。20多年前,天星村没有公路,熊树平和小伙伴儿上学要翻山越岭、爬坡过坎。

“我从小就生活在天星村,见得最多的就是山,走过最多的就是山路,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04年,18岁的熊树平大专毕业后离乡去了北京。

独自一人在大城市闯荡,熊树平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时刻惦念着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还没有脱贫的少数民族亲人。“想到村里的人,一年四季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我就想回家帮帮他们。”熊树平说。

返乡创业 带头致富

2007年,在北京闯荡3年后,熊树平选择返乡发展。

“想致富哪有那么容易,机会不好抓呀。”熊树平说,回乡后自己尝试过养殖山羊、蜜蜂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他仍不死心。

经历过几次失败后,熊树平发现天星村山坡、树林较多,比较适合养豪猪。他通过多方了解,发现豪猪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身上的刺还可以用于制作浮标及各种工艺装饰品,可谓全身都是宝。

于是,熊树平拿出自己所剩的积蓄,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计划的资助下,发展豪猪产业。

“任何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充满挫折、困难。”熊树平说,刚开始时候,由于对豪猪生活习性不太熟悉,许多豪猪因打架导致死亡。豪猪的产量减少,收益也随之骤减。

无计可施之下,他求助村支两委。村支两委立即联系兽医专家,帮助他解决养殖技术问题。而熊树平抓住机会,虚心地向兽医专家请教,还买来一堆豪猪养殖方面的书籍,认真研读。慢慢地,他对豪猪的生活习性摸索出了一些门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豪猪即将出栏时,销售上又迎来了难题。幸好,在镇村两级的帮助下,熊树平积极拓宽销售渠道,豪猪产业逐渐步入正轨。

帮助邻里 共同致富

“我在天星村长大,要尽自己所能为大家做些事情。”2012年,熊树平到天星村村委工作,除了发展产业,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扶贫工作上。

他主动承担起扶贫信息员的任务,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经常向贫困户宣讲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也常常以自己的案例鼓励大家:涉及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力度很大,大家应充分用起来,努力富起来。

“扶贫工作要见实效,那要实打实的付出。”熊树平说,除了宣传政策,他还鼓励动员贫困户发展产业,把自己发展产业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并将销售渠道提供给大家,让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少走弯路。

排忧解难 情真意切

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到现在担任天星村综合服务专干,13年来熊树平从未改变自己最初的“情怀”。他总是情真意切地为村民解忧排难,全村62户贫困户,不论老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熊哥”。

来村委办公室的村民,有忿忿不平无理取闹的,也有忧心忡忡寻求帮助的,对待这些人,解决这些问题,熊树平少不了的是耐心、细心和一颗解决问题的真心,让每个人都满意而归。

在天星村,熊树平不是在办公室工作,就是进村入户解决困难。帮助贫困户购买修房材料、帮忙修建厕所、协调村公路建设、做好村民思想工作……“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不过能帮助村民,我就很幸福。”熊树平说。

“村里的小事也是大事,对家乡的情怀,是我不断向前的动力,也是砥砺前行的初心。”熊树平说,自己将继续扎牢根、弯下腰,踏踏实实为天星村的村民服务,努力让每一个村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