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政府 2021年3月

    版次:A4    来源:    2021年05月07日

图3 制造业发展布局图

上接4月30日4版

第二节 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水源工程建设。新建藻渡水库、福林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研究推进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依托骨干蓄水项目实施一批水源连通工程,形成大中小结合的多层次水源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水资源配置网络,基本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

提高城乡供水能力。新建及改扩建一批城镇水厂,提升城镇居民饮水保障能力。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消除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推进河道综合治理、中小型灌区改造、农村水系连通等工程,改善农业灌溉用水条件。

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强防洪能力建设。推进綦江河防洪整治、城市内涝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沟治理等,提升城市防洪能力。完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推进水文监测站、预警监控站点等建设,构建洪涝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综合调配机制,强化取水总量控制和需水管理。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倡导全民节水爱水护水,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深化农村水利设施管护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资源项目建设与经营管理。

专栏4 水利重点项目

水源工程:藻渡水库、福林水库、黄沙水库、梅子桥水库、马龙水库、中岗水库、四合头水库、小湾水库、赵家沟水库、青明堂水库、高洞坝水库、登月湖水库、楼房湾水库、桂香水库、施家水库。

城乡供水工程:渝南水资源配置工程、东部新城水厂、永城供水厂、新盛水厂及管网、庆江工业园区水厂、共同组团供水工程、场镇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城市备用水源调整工程、供水管道监测及建设工程。

防洪治理工程:綦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羊渡河及高山河道治理工程、农村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工程、山洪沟治理工程。

第三节 完善能源保障体系

优化能源供给渠道和供应结构,巩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淘汰煤炭落后产能,消除煤矿安全隐患,建设重庆煤炭交易结算中心和煤炭储备基地。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推进城区和负荷中心电网建设,完善电网主干网架结构,提高电源支撑和供应能力。加强城乡电网改造,新建及改扩建一批变电设施,建设安全可靠的城乡电网。推进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完善输配管网,实现内联外通和城乡供应全覆盖。加强储气设施建设,布局一批CNG和LNG储备充装站。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培育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展氢能运营试点,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

专栏5 能源重点项目

蟠龙抽水蓄能电站(一期、二期)及500千伏送出工程、安稳电厂“上大压小”、渝西天然气管网干线工程(綦江段)、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丁山—东溪页岩气开发、电力变电站、天然气站、风电合作开发。

第四节 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布局,推进5G基站、中心机房、通信杆塔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全域的5G网络通信组网,实现5G、千兆以上网络全覆盖。全面完成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优化电力骨干通信网架结构,建成路由丰富、网架坚强、服务高效的新一代电力通信网。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其它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布局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完善基础设施联网智慧功能,构建智能型综合基础设施新格局。

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推进泛在传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部署智能感知终端,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空间。推进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打造一批智慧工厂、智慧农场、智慧服务业态。推进城市民生、环保、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工商业活动等领域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化升级,构建智慧城市智能化中枢。

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实训中心、科技实验中心、专业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教基础设施落地,推动科学研究、科学教育和产业创新发展。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推动科研院所落地,鼓励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同设立产业创新中心。推进研发设施建设,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区块链安全检测、加密、共识和跨链等关键性技术研发与应用。

第七章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走工业强区道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千亿级工业集群。

第一节 建设綦万创新经济走廊

坚持“一廊引领、多园支撑、点面结合”,推动园区差异特色发展和联动协调发展,优化完善“3+2+X”[“3+2+X”工业空间布局:“3”即桥河园区、北渡—升平园区、通惠食品加工园区,“2”即永城现代制造产业园、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X”为打通、安稳、石角等中小企业创业园。]多元化、专业化、高端化工业空间布局,形成45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立足园区发展基础,整合优势资源,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消费品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相似关联产业,集聚共生耦合产业,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支持园区特色化、集聚化、绿色化发展,打造齿轮、食品等特色产业基地,推动形成研发制造结合、链式配套完善、梯度分工布局的产业体系,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各街镇立足产业基础,引导供需两端企业联动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中小企业创业园。

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提升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配套能力。加强园区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智慧园区、绿色园区。推进标准厂房、产业楼宇等建设,以产业升级促进人口集聚、以城市发展带动生产生活需求。完善园区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社区服务等配套公共服务,强化职住平衡,建设产城融合型园区。

第二节 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智能化、成套化和系统化转型升级,构建品种多样、链条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引导汽摩整车及齿轮、变速器等零部件产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发展。引进汽车电子、智能仪器仪表等新能源电控系统配套,发展新能源整车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引进培育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推动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能源装备制造,推进页岩气井口装置、仪器仪表、钻井辅助设备等配套装备开发投放,构建页岩气勘探、钻井、完井、压裂和站场集输等环节成套装备产业链条。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到250亿元。

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聚焦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对原材料的需求,发展先进金属材料、新型非金属材料等产业,构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协同发展格局。推动铝铜精深加工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发展再生铝产业,拓展高端铝材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优化供应链和提升价值链。发展新型纳米功能材料及成品,打造纳米材料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广装配式预制构件、节能部品构件、钢结构部品构件等成套技术运用,加快石灰石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建设全市新型建筑材料基地。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构建以页岩气、煤电、抽水蓄能发电等为重点的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及下游产业发展,建设页岩气集输管网和外输干线,确保页岩气就地接入、应产尽产。依托扶欢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广页岩气在CNG、LNG和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应用,延伸页岩气下游精深加工链条,发展精细化工等产业。布局一批矿山资源开发重点项目,扩大延伸产品服务市场范围,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储能技术发展,加快新型氢气储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核心零部件,构建制氢、储氢、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核心部件全面产业链体系。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培育壮大消费品工业。依托通惠食品工业园,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聚,构建“农业生产—食品加工—流通体系”全产业链,支持特色品牌培育和市场推广,建设全市特色食品工业基地。培育大健康产业,发展药食同源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产业,推进食药产业生态化、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突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工业设计、文化内涵、创意元素在消费品工业领域深度植入,提升消费品工业附加值与文化内涵。到2025年,消费品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围绕集成电路产品谱系,完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主要产业链条,发展芯片制造、集成控制系统、电源电路、储存芯片、MCU单片机IC、集成电路板及电子产品等,建设全市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聚焦5G、卫星等相关产业,发展天馈线、射频通信器件、光缆、卫星及其核心部件等。围绕数据储存与管理,推进信息学院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立数据交易市场和异地灾备数据基地,推动产学研用测资服一体化发展,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打造西部信息安全谷,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和信息安全产业基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第三节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全市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契机,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提升“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服务、集成电路、智能硬件等产业,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推动人工智能与安防、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建设全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示范园。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建设移动物联网平台,推动“云管边端”一体化布局,提升物联网平台运营能力。

推进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智能化发展,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和传统产业提质赋能发展,打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产业转型促进平台和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综合体。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特色平台和应用体系,促进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进工业互联网齿轮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聚焦现代建筑产业和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的应用,推进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传统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探索智慧物流、智慧商务、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强化数字化治理。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推动居家生活、就业创业、旅游休闲、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各类场景数字化,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生活。持续深化政务数据资源“聚通用”,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有序扩大各部门政务数据融合,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共用,促进智慧应用发展。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强化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四节 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试验区

健全转型升级促进机制。破除阻碍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探索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统筹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国家级试点,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接续替代产业平台。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质量提升行动,推动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建立完善接续替代产业扶持机制,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接续替代产业集聚。

推动重点区域治理改造。持续推进古南、三江等老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改造,因地制宜盘活存量资源,培育文化创意等接续替代产业。积极稳妥处置淘汰煤炭落后产能遗留问题,支持打通镇、石壕镇、赶水镇、安稳镇转型发展非煤产业,推动实施一批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产业接续、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发展壮大镇域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专栏6 制造业重点项目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西部物流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轻量化材料研究院及轻量化复合材料车厢板材项目、年产5万辆新能源三轮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项目、年产3.5万辆三轮摩托车生产项目、年产5万辆两轮摩托车生产项目、年产10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项目、消防装备产业园项目、新型消防PD管及消防设备项目、车桥总成搬迁项目、数控机床整机生产项目。

新材料产业:绿色建材产业园、年产15万吨再生铝合金液直供项目、铝模板项目、锂电池高新材料项目、纳米银透明导电薄膜项目、粉体材料基地建设项目、改性石墨烯润滑油生产线项目、新型墙体材料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渝南再生铝铜综合利用基地项目、渝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项目、氢谷产业园项目、生物油脂资源再生项目、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项目。

消费品工业:年产10万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基地、火锅底料及自热产品生产基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国家信息安全检测中心西南检测站、安防设备生产基地、物联网芯片与网卡制造基地、信创产品制造基地、信息安全保险基地、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园、芯片设计研究院及生产基地项目、软件开发生产基地及供应链项目、芯片制造项目、卫星核心部件及系统生产制造项目、3D建筑打印产业链项目、新基建网络安全攻防靶场、容灾备份IDC中心、冷热混合灾备数据中心、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园、中新数字经济产业园。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生活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庆江片区配套工程、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标准化厂房项目、金海路、食品园区排洪沟工程、双创大厦、会务培训中心、一般工业固废处理场项目。

第八章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创新服务业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发展以线上业态、服务和管理为导向的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第一节 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发展商贸服务业。推动通惠商圈建设,完善商务服务功能,打造总部经济、供应链金融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渝南CBD。提质升级南州商圈,引进高端消费品牌,丰富消费业态,持续提升商圈品质。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改造,培育发展夜间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加强商贸品牌建设,推进老字号认定和发展,提升高端消费吸引力。依托沿边优势,推动场镇商业网点建设,发展边贸经济。实施“互联网+商贸”,导传统企业触网升级,发展无人商店、智能商超等新零售,支持线下经营实体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

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渝黔综合服务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以综合物流园为核心,若干分拨中心为补充的渝南陆港型物流枢纽。建设一批专业物流园,发展大宗物流、冷链物流、应急物流等综合性和专业化物流,推动城乡配送网络向末端延伸。探索发展智慧物流,推进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支持运输、仓储、联运、快递等企业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强与国内大型物流集团合作,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

第二节 建设知名休闲旅游目的地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优化“一轴两核四组团”[ 一轴两核四组团:“一轴”即全域旅游发展主轴,“两核”即城区旅游发展核、东溪古镇旅游发展核,“四组团”即红色文化研学组团、康养旅游度假组团、古镇文化体验组团、农旅融合休闲组团。]空间布局,打造旅游升级版。全域旅游发展主轴强化联动发展功能;城区旅游发展核发挥旅游综合配套和全域旅游集散功能,东溪古镇旅游发展核发挥旅游服务配套和南部旅游集散功能;红色文化研学组团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铸魂育人功能,康养旅游度假组团突出生态康养和休闲度假养生养心功能,古镇文化体验组团突出僚人文化和盐马文化传承传播功能,农旅融合休闲组团突出农耕文化展示和乡村旅游休闲功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