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 江南一叶是奇冤

    版次:A4    来源:    2021年09月14日

集恩来同志一月十八日新华日报题字,得“江南一叶是奇冤”之句,因成辘轳体四绝句

(1941年1月26日)

【其一】

江南一叶是奇冤,遵令移师竟被吞。

吞后又加违令罪,混淆黑白复何言。

【其二】

百战丰功众口喧,江南一叶是奇冤。

茂林血迹斑斑在,泪洒西风白日昏。

【其三】

秦桧主和诛武穆,赵构偏安没齿辱。

江南一叶是奇冤,只手掩尽天上目。

【其四】

将军抗日作屏藩,赫赫功勋半壁存。

自坏长城千古叹,江南一叶是奇冤。

□重庆日报记者 刘一叶

“将军抗日作屏藩,赫赫功勋半壁存。自坏长城千古叹,江南一叶是奇冤。”1941年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务委员兼统战委员会主任董必武,写下这篇辘轳体四绝句。

这首诗是董必武读了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挽词和题诗以后,含愤写下的。

那么董必武为何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又有何特点?近日,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因词而感 皖南事变后写下绝句

“皖南事变震惊中外,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綦江区委党校教师汪浩表示,这首辘轳体四绝句正是皖南事变后董必武读到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题词后,为歌颂叶挺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勋,谴责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的反动行径所作。

皖南事变发生后,在战时首都重庆,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正抗议,并在红岩村悲愤地写下“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1941年1月18日,《新华日报》冲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刊出周恩来亲笔题词,将真相大白于天下,揭露和抗议国民党顽固派暴行。同时,周恩来致电中共中央要求让董必武同志来渝协助工作。

董必武在西安得知消息后,立刻按照中央要求回到重庆。

在读了《新华日报》刊登的周恩来关于皖南事变的挽词和题诗以后,董必武于1月26日写了《集恩来同志一月十八日新华日报题字,得“江南一叶是奇冤”之句,因成辘轳体四绝句》。

诗文深情歌颂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英勇抗战的卓越功勋,表达了对新四军殉难官兵的深痛哀悼,谴责了国民党背信弃义的反动行径,以及对国民党顽固派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的强烈愤慨。

以诗为剑 抨击国民党顽固派恶劣行径

通读全诗不难发现,这首诗形式很独特,每节诗都有一句“江南一叶是奇冤”。汪浩称,该诗以辘轳体四绝句形式呈现,既紧紧围绕着“江南一叶是奇冤”的主题,生发议论、抒怀、感慨,又抨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恶劣行径。

辘轳体,是诗体的一种,一般要求写律诗五首,五首都有一句相同,或作绝句四首,公共句用作各首的一、二、三、四句。因诗的韵律如水井之辘轳架旋转而下,故名辘轳体。

前两首诗,董必武主要赞颂叶挺将军及其所部新四军众口皆碑的“百战丰功”。诗中,董必武用“百战丰功众口喧”“茂林血迹斑斑在”生动再现了新四军不畏艰难险阻,用鲜血守护自己家园的感人场景。为揭露皖南事变真相,他还用“遵令移师竟被吞”“吞后又加违令罪”“泪洒西风白日昏”等诗句暗指了国民党顽固派同室操戈,使白天也变得昏暗起来,痛斥国民党顽固派颠倒黑白的恶劣行为。

诗作中的后两首,借古喻今,引用抗金英雄岳飞和高宗偏安江南、甘愿向金称臣纳贡的历史事实,指出皖南事变的严重后果。

武穆是抗金英雄岳飞的谥号,董必武将这个典故用于此,来隐喻、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恶阴谋与投降派本质,并以“自坏长城千古叹”揭示其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毁长城的倒行逆施,必将为人民所唾弃。

“全诗围绕‘江南一叶是奇冤’这一主题,从不同侧面来颂扬叶挺将军和新四军为民族解放所建立的功绩,痛惜他们所遭遇的千古奇冤,愤怒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反动本质。”汪浩说。

重温历史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皖南事变发生后,董必武广泛地与黄炎培、沈钧儒、左舜生、梁漱溟等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多次交谈,共同分析局势的发展变化,研究将要采取的对策,积极支持他们要求加强团结、联合起来、组织起来的想法和行动。

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纷纷发表通电,谴责国民党倒行逆施、清除异己、破坏抗战的罪行,一致要求国民党停止以武力攻击共产党,停止内战,使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上极其被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忤逆民族大义的行为终将被人民唾弃。中国共产党深明民族大义,忍辱负重,高瞻远瞩,合理解决了皖南事变带来的危机,坚持、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今天,我们重温董必武这首诗,既能感受诗歌中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主义义愤和无产阶级革命情怀,也能透过诗歌背后的史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了解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历程,感悟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为民族解放事业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从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汪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