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以工代赈带动务工3200余人

    版次:01    来源:    2023年12月22日

  本报讯(记者 吴荣凯 邓大伟)“我农闲时在村上的葡萄园务工,每天有70来元收入,一年算下来有一万多元。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把庄稼种好,又能照顾家人,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近日,永新镇石塔村村民陈正伦一边忙着在该村果园架设葡萄大棚钢架,一边笑道。

  据了解,石塔果园占地面积70亩,主要种植精品葡萄,园内设施均为钢架大棚,是石塔村在乡村振兴中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产物,凝聚了村支两委、全体村民的期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和人工投入,硬件设施上去了,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质的保证。葡萄园每年最多时能够为周边村民提供20多人的就业岗位,全年下来支付人工报酬约30万元,既解决了农村空闲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村民学到管理和种植技术,又推动葡萄产业的发展。”石塔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深介绍。

  石塔村果园建设是我区深入实施以工代赈的缩影。今年以来,我区除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外,同时聚焦交通、水利、城镇建设等七大领域的重点工程项目,大力实施以工代赈。策划实施推广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29个、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31个。同时,规范聚力聚焦实施项目建设、调度“两张清单”,项目编制、培训组织、务工组织“三张流程图”和劳动力储备、技能培训台账、群众务工、劳务报酬发放“四本台账”工作法,凝聚合力强联动、聚焦项目抓谋划、化繁为简明举措,进一步规范推广以工代赈项目全过程管理。

  在区高铁综合体站前广场综合品质提升项目,篆塘镇民丰村村民罗玉才正在工地上忙着彻地砖。“到高铁工地上务工,每个月算下来能挣5000多元,肯定比在区外找活儿干好得多。上班近不说,还能照顾家庭,能够用自己的技术为家乡建设作一些贡献,我感到很自豪。”罗玉才说。

  “从去年9月份入场施工以来,从綦江当地招收工人300多人,占到入场施工人员的六成左右。”高铁综合体站前广场综合品质提升施工单位项目部副经理张理介绍,“綦江人才市场劳动力充足,技术工种多,工人勤快敬业,能够满足建设施工需要。同时,按照国家以工代赈相关政策,在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上,我们也应该大量招用当地的百姓就地务工,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能够就业。”

  “截至目前,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已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32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268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就业数同比增长33.3%,人均收入同比增长60.1%,实实在在‘赈’出了民生福祉、‘赈’出了社会效益。”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