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战争中的爱恋和人性

    版次:04    来源:    2024年07月18日

《牵风记》:徐怀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温暖的心可以治愈无数的寒冷和痛苦。”马克·吐温的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文字的力量。《牵风记》以温暖的笔触书写战争中的爱恋和人性,让读者感受到战争残酷的同时,仿佛被一道光指引,内心充满温情和力量,向美而生,向真和善而行。

《牵风记》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可以说实至名归。作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很有特色。重点塑造了三个人物和一匹马,分别是投奔延安的青年学生汪可逾,独立第九团团长、后扩编为旅并任命为野战军独立第九旅旅长的齐竞,警卫员曹水儿,坐骑滩枣。

主角汪可逾可以说是一个真善美的代表。她聪明灵动,冰清玉洁,有一双羚羊般的大眼睛,水汪汪的,清澈见底;她善良,对人真诚,她那标志性的微笑,是进入暮年的老战友们聚会时必谈的话题;她擅长演奏古琴,字写得好,对工作全力以赴。她有自己的原则,她尊重死者,哪怕不是自己人的尸体,而是敌人——国民党士兵的尸体,她仍然固执地不让马车从浅水区踩着尸体过河,宁愿绕道冒着危险渡河,最后车轮陷入泥沙中,未能完成战地演出的任务,受到警告处分。她爽朗不纠结。因为是平底脚,不能走远路,团长齐竞常常叫警卫员曹水儿牵了坐骑去给她骑,一些人背后议论,“身上七八个洞,只能给人家牵马;身上只一个洞,不愁没有马骑。”这话传到她的耳朵中,她不解其意,非要问曹水儿是什么意思。尴尬之极的曹水儿支支吾吾半天。她终于领悟了,对于如此具有侮辱性的话语,她爽朗地一笑而过。

既是将才又是帅才的团长齐竞文武双全,儒雅健谈,博学多才,他喜欢汪可逾,却在贞洁观上有着让人难以相信的陈旧观念。齐竞的警卫员曹水儿高大威猛,富于牺牲精神,对领导忠诚,机智多谋,照顾人和马周到细密。入伍时是生瓜蛋子的他“稻黄一夜,麦熟一晌”,很快成了“恋爱高手”,利用部队途中休息的一点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次“艳遇”,迅速不及掩耳之势,足够“拍案惊奇”。坐骑滩枣的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能听懂古琴,通人性,会想办法救人……一系列鲜活的人和马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战争年代人物的平凡与伟大。

本书以演奏终了之后的序曲倒叙开始,从老战友聚会,同看一张拍摄于1947年6月30日抢渡黄河前夕的照片,引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进入那个隆隆炮声的年代。

作品的语言俚俗与典雅相兼,幽默和冷静相续,比喻贴切而多样化,让读者在享受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感受到人性的多元和美好。比如年近三十的妇女主任曹大姐急于想办法解决她的个人问题时,书中说她打起了她个人的小九九。回身往韭菜地里一看,新的一茬刚刚冒出土来,过于嫩小,下不去镰刀。得了!时至今日还讲什么老呀嫩的,曹主任别无他途,只能“走小弟弟路线”了。在形容在男女关系上拉拉扯扯的曹水儿时,用了诗经中的“野有蔓草”,他并不消极地等待和平时期的到来,而是在漫天烽火中,为自己勾画出一个个“野有蔓草”的良辰美景,令他欲罢不能。

故事的叙述节奏张弛有致,设计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体现了作家驾驭文字和情节的能力,带给读者很好的阅读体验。

《牵风记》以历史背景为依托,展现了在战争残酷环境下的人性和爱。作家将真善美灌溉到血腥、惨烈的战争中,晕染着一道道美丽景色,引导读者带着一丝温暖和深情凝视那段巨大的历史。也是在告诉读者,人性之光、爱情之美的永恒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