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赋能 “土特产”变“香饽饽”

    版次:01    来源:    2025年03月10日

本报记者 向鸿升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直播带货成为助力乡村产业迭代升级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媒体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锁定“新闻+服务”主线,用好“直播带货”抓手,带动销售农特产品达7500余万元,为綦江土特产出彩出圈贡献融媒力量。

围绕綦江21个街镇的特色农产品,按照“一镇一产业”和“一村一清单”,綦江融媒人网罗200余个商家入驻“到綦江”客户端,上架700余款农特产品,借助全媒体平台,通过移动直播、精品视频、微信推文、精美海报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包装,让“土货”变特产、产品变品牌,与市场“线对线接轨”,与顾客“屏对屏接触”。

这只是区融媒体中心“新闻+电商+产业”实践的最基础一环,要真正用好“直播带货”这个抓手,实实在在推动乡村振兴,把直播间建到群众身边去,让“群众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才是关键。

从市、区、镇、村四级布局,区融媒体中心构建起了乡村振兴四级直播体系,用好驻村工作队、本土人才、致富能手、农村乡贤,团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引导本地正能量网络大V,组成强大主播团队,以播促产、以产引商,赋能乡村振兴。

“家人们,我手上拿的是花坝方竹笋,全是嫩尖尖,又脆又甜,营养丰富。”2024年11月,石壕镇万隆村“云端花坝”乡村直播间开启首播,区融媒体中心主播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向网友们推荐石壕土货,首播当天,销售万隆土特产20余万元。

2019年以来,4个层级,22个直播间,90余个职能部门,200余个爱心商家,600余名主播,1000余名爱心人士,1200余场公益直播,推动线上线下销售7500余万元,惠及群众540万余人次。

下一步,区融媒体中心将围绕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品牌体系建设、数商体系建设三大任务,以“直播百村”为切入点,以“数字百村”为融合点,以“企兴百村”为落脚点,探索“组织+产业+电商+企业+新闻”实践举措,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不断激发数字消费“新活力”,释放产销融合新效能,做好綦江“土特产”文章。